在我的世界中自建村庄需要从选址规划、基础设施搭建、村民引入与繁殖、功能分区完善四个核心环节入手。首先选择平坦开阔且资源丰富的区域作为村庄基址,优先考虑靠近水源的草原或平原生物群系。规划时需预留住宅区、农田区、商业区及防御设施的空间,建议用栅栏或围墙划定边界确保安全性。基础建筑需包含至少3间4×4大小的房屋(每间放置1张床和1个工作站点方块),并铺设连接各区域的道路网络。水源可通过人工开凿水井或引河流入村解决,夜间照明需密集布置火把或灯笼以防止敌怪生成。
村民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:治愈僵尸村民或从现有村庄运输。使用喷溅型虚弱药水和金苹果可将僵尸村民转化为普通村民,此过程需在避光环境下进行。运输村民需依赖矿车或船,建议建造封闭式轨道系统避免意外中断。村民繁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有效床位数大于现有人口、村民拥有充足食物(面包、胡萝卜等)、具备自由活动空间。农民职业村民会主动耕种农田,因此需提前开垦至少8×8的农田并种植小麦等作物,同时放置堆肥桶作为其工作站。
村庄功能扩展需根据发展阶段逐步完善。商业区通过放置不同工作站点方块(如锻造台、制图台等)吸引村民转职为对应职业,从而解锁更多交易选项。防御体系除围墙外可依靠自然生成的铁傀儡或人工建造雪傀儡塔,后者需注意遮阳处理。红石机械可用于自动化农田收割、门禁系统等高级功能,但需预留地下空间布线。后期可添加装饰性建筑如喷泉、钟楼等提升美观度,但需确保不影响村民路径寻路。
维护村庄需定期检查建筑完整性,特别是雷暴天气后可能着火的木质结构。村民数量超过20人时可能触发僵尸围城事件,需提前在围墙外挖掘壕沟或放置岩浆陷阱。建议保留至少1名制图师村民以获取探险地图,同时设置备用粮食仓库应对突发情况。通过持续优化布局和资源分配,玩家可建立起具备完整生态循环的自给型村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