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家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机制和复合型解谜设计。舱室区域的核心设定是潜水装备的组装与使用,玩家需将潜水头盔、氧气瓶、防护服等分散部件组合成完整装备,才能进入水下潜艇。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场景的联动,例如在实验室完成齿轮解谜获得486密码后,需返回舱室输入密码激活控制台。舱室内还隐藏着关键道具手轮,需通过油润滑和阀门调节才能打开潜艇入口。
舱室的另一特殊设定是动态环境交互系统。玩家操作会实时改变场景状态,例如使用凿子破坏木桶获取头盔后,该木桶会永久呈现破损状态。水下舱室部分采用压力机制,若未修复破损管道会导致进水动画触发,强制退回上一场景。潜艇内部管道排列小游戏需按照特定顺序(顺时针5逆时针20顺时针25)调节阀门,错误操作会重置进度并消耗道具油。这种动态反馈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容错成本。
舱室区域的寻物环节采用碎片化叙事设计。玩家需收集潜水矛、万向轮等看似无关的道具,后期通过潜望镜观察岩石图案才能发现其关联性。特殊的是,部分道具如夹具具有双重功能,既能修复管道又可作为攀爬工具。这种非线性道具使用逻辑要求玩家建立跨场景的思维连接,笔记本功能在此环节尤为重要,系统会自动记录关键数字和符号线索。
舱室与浮岛的时空联动是该区域最复杂的设定。穿戴防护服穿越至浮岛后,玩家需将舱室获得的蟋蟀放入树干触发机关,这种生物互动机制在系列作品中较为罕见。返回舱室时,之前未完成的解谜会以高亮边框提示,但部分一次性道具如破布不会刷新。舱室所有电子设备都采用指纹密码系统,需观察按钮磨损痕迹推断密码组合,这种细节设计提升了科技感与解谜合理性。
最终阶段的舱室融合了物理模拟与光学解谜。修复破损管道需先用夹具定位,再用螺丝刀固定,操作顺序错误会导致夹具脱落。潜望镜调节环节需结合水折射原理,实际观察角度与界面显示存在15度偏差。防护服的能量限制机制虽未明确显示,但长时间滞留水下会触发警报音效,这种隐性时间压力增加了策略维度。整个舱室区域通过机械结构与生物线索的交叉验证,构建出层次丰富的逃脱逻辑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