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挥攻城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与战术规划的核心玩法。成功的攻城行动离不开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,包括铺路、营帐建造和兵力调配。铺路是攻城的基础,必须确保目标城池附近有己方或同盟占领的土地作为行军路径,否则部队将无法抵达目标。营帐的建造不仅提供士气保障,还能作为失败后的临时据点,避免部队直接返回主城造成时间浪费。指挥官需提前24小时发布攻城公告,确保成员有足够时间准备兵力和体力。
攻城部队的构成需要科学搭配主力与器械兵种。主力部队负责清除城防守军和驻城部队,通常由高战力武将组成,兵种选择需根据敌方守军配置进行调整,优先选用克制兵种。器械部队专攻城池耐久,其攻城值远高于常规兵种,但移动速度慢且被所有兵种克制,因此必须确保主力清场后再投入。器械兵兵力建议达到守军1.5倍以上,三级城至少配备2000兵力,高级城池需相应提升。指挥官需明确要求成员将器械部队与主力分编不同队伍。
攻城时序控制是决定效率的关键因素。战斗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由主力部队轮番攻击直至全歼守军,严禁提前派遣器械部队;第二阶段在守军清零后,所有器械部队同步攻城,利用五分钟一轮的进攻节奏持续削减耐久。指挥官需通过法令统一行动时间,采用器械先发、主力15秒后跟进的战术确保部队同时抵达。耐久归零前的最后一击必须由指定同盟完成,避免战果纠纷。
占领城池后需及时释放周边临时占领的土地,便于资源循环利用。对于攻城失败的状况,指挥官应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,若因参与人数不足则动员更多成员,若因战力差距则改为攻略低级城池积累实力。营帐保留可作为后续行动的跳板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消耗同盟资源。成员需养成查看同盟标记的习惯,通过地图界面获取最新作战指令。
指挥官的临场应变能力直接影响战局。需实时监控守军恢复状态,在耐久拆除阶段遭遇敌方干扰时,立即调动主力拦截而非让器械部队撤退。遇到友盟联合攻城时,提前协商好占领归属与战利品分配。九宫格与八卦阵的城建升级能有效提升攻防效率,应在和平时期优先完成。通过战报分析优化兵种搭配,定期组织成员演练攻城配合,这些细节将显著提升同盟整体战斗力。